
4月21日,由中国通信工业协会数据中心委员会指导,中国IDC圈与世纪互联共同主办的第二届中国IDC行业Discovery大会在线上召开,会议聚焦国家“双碳”目标、“东数西算”工程等议题,共同探讨IDC行业的发展蓝图。
近年来,随着新基建、数字经济的深入推进,我国数据中心和相关服务业业务收入保持连续增长的趋势。据中国信通院数据显示,我国数据中心市场收入节节攀升,2021年总市场收入已达到1500亿元。今年国家“东数西算”工程正式启动,IDC行业也因此迎来又一重大历史机遇。
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指出,“东数西算”实质是要做到四个“优化”,即优化算力效率、优化能源效率、优化区域协同、优化产业结构。他指出,目前西部地区数据中心上架率偏低,需采用高密度机架并提升上架率,此举既提高能效,又降低每千瓦成本。“西部地区要从全产业链角度出发,进一步完善数据中心生态。”邬贺铨表示。
随着“东数西算”政策出台,数据中心行业将进一步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中国信通院云大所所长何宝宏建议指出,IDC行业要紧跟新基建浪潮,打造高能效、高技术、高安全、高算力的“四高”新型数据中心,实现“数云协同”“云边协同”“数网协同”。
世纪互联创始人陈升认为IDC未来将呈现出“微巨互联、源网荷储四联动、数字孪生”等六大趋势。谈及“东数西算”,他表示:“目前发布的八大节点和十大集群仅是冰山一角,东数西算作为国家战略性工程的巨大潜能还隐藏在水面以下。”他认为,“东数西算”的长期演进目标是打造人人互联、发光发热的国民级“人海智网”,成为超越互联网的新一代网络空间基础设施,让数据真正取用于民、造福于民,这是IDC行业奔赴未来的方向。
“东数西算”已成为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核心路径,对数字经济发展战略意义非凡。国家信息中心大数据发展部规划处处长王建冬表示,从“东数西存”跨入“东数西算”的时代,‘东数西算’能为IDC行业带来更直接的经济可行性,以及更明确的产业带动效应。
数据是数字经济的基础,庞大的数据处理和价值挖掘离不开算力,算力已成为全社会数智化转型的基石。中国移动研究院副院长段晓东认为,IDC行业要通过“由云向算”,加快分布式算力构建,并实现“网随算动”,构建无所不达的智能网络。
日前,由世纪互联与各方联合打造的“星地一体”新算力重大示范工程落地天津。“一带一路”空间信息走廊先导工程联合工作组副组长陈炳江表示,星地融合是大势所趋,且前景可期。星地一体超互联新算力,丰富了东数西算的应用场景,厚实了“一带一路”空间信息走廊先导示范工程数字应用底座的能力。
“东数西算”不仅仅是国家的重要战略部署,更是数据通信行业的一块“练兵场”。世纪互联集团轮值CEO王世琪表示:“在东数西算落地过程中,特别是‘西算’的过程中,不是简单的资源规划和产业投资,需要与‘东数’高效有机协同。”(经济日报记者 王轶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