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年来,福建省泉州市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因地制宜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加快培育特色优势产业,并大力开拓国际市场。泉州海关深入推进“智关强国”行动,优化监管服务措施,多点发力全方位促进特色农产品食品“出海”,为外贸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绿色通道”畅通出口通道
5月20日,经泉州海关“绿色通道”快速验放,泉州聚富果品有限公司的1批25吨永春沃柑顺利出口马来西亚,为2023-2024年永春柑桔出口产季画上圆满的句号。
福建省永春县现有柑桔园12万多亩,年产能约28万吨,其中超过20%供出口。芦柑具有果大色艳,酸甜适口,汁多化渣等特点,热销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等地。现有出口注册果园、包装厂126家。
针对柑桔属易腐烂商品,国外检疫要求高,具有出口时间急、时效性强等情况,泉州海关成立专项工作专班,开辟鲜活易腐农产品属地查检“绿色通道”,实行24小时预约加班服务,保障鲜果快速通关;积极跟踪收集国外检疫要求,加强有毒有害物质监测,创新“源头管理、事中监管、事后处置”风险防控管理模式;指导注册果园建立从种植到成品出口全链条的自检自控体系,夯实质量安全基础,强化“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永春芦柑原产地保护,助力柑桔扩大出口。
“海关严把质量安全和生物安全关,设立‘绿色通道’,不断提高通关时效,帮助永春柑桔在东南亚树立起了良好信誉,而且出口价也比其他产地的要高出30%,已成为永春农民的‘致富果’!” 聚富公司董事长刘光淮高兴地说。
据统计,本产季泉州海关共监管出口柑桔5.7万吨,同比增长53.8%,创三个柑桔产季以来新高。
“对外注册”助水产品畅游海外
5月21日,泉州海关关员在石狮市海日丰水产品有限公司的车间、仓库和会议室来回地忙碌,细致的比对企业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和境外注册法规标准要求的差异,耐心地指导企业整改提升,这是今年泉州海关着力推动出口食品企业对外注册的一个普通工作场景。
泉州系我国重要的水产品生产和出口基地。近年来,泉州依托得天独厚的海洋资源,围绕加快“海上泉州”战略目标,立足大食物观,积极发展蓝色经济,扩大水产品出口,已形成冷冻、干制、糜制、调味、罐头等多类产品出口集群,热销7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出口额突破50亿元。
今年以来,泉州海关通过“进千企、解千题”调研了解到,部分水产品企业为开拓更为广阔的国际市场,对外注册的要求较为迫切,但企业对相关注册要求不了解,对外注册成为企业扩大发展的“瓶颈”之一。
为此,泉州海关积极开展“注册法规进百企”活动,主动宣讲境外注册政策,解读技术法规标准,指导出口企业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体系,2023年以来共帮扶3家、累计32家企业获国外注册资格,扩大国际市场份额;优化远洋渔获监管流程,持续提高通关效率,保障出口企业原料供应。同时,支持企业引进设备、改进工艺,指导产业逐渐由粗加工向精深加工升级。
“我们公司新厂区2022年底才投产,对境外注册法规不了解。海关主动送政策上门,详细跟我们介绍了对外注册的程序和要求,手把手地指导我们改进,真是及时雨!”海日丰公司负责人李光焕说道。
“创新模式”开辟食品出口新通道
5月20日,石狮市英凡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的市场采购组货仓库里正在清点装车,一批20多万元的糖果、蛋筒和巧克力等预包装食品正准备发往柬埔寨。
“这批食品来自5个不同产地的不同生产企业,如果按照一般贸易的方式出口,得按产地向不同属地海关分别申报5次”该公司负责人黄永健说道,“而通过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能实现就地多品种、多产地食品的组货,一次性向海关申报出口,不光实打实的便利、快捷,而且这批货光申报等出口成本就能节省1500元,组货食品种类越多,优势越明显。”
自泉州石狮服装城2019年11月率先在全国启动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出口预包装食品试点以来,泉州海关按照“风险可控、源头可溯、责任可究”管理原则,针对“多批次、多品种、小批量”的贸易特点,量身定制“4+3+1”的监管新体系,制订“准出品种+目的国家”清单,构筑关地企“三方共治”食品安全保障机制,有效保障出口食品安全。同时,立足市场和企业需求实际,多次科学放宽试点范围,精准带动中小微企业出口;积极复制推广改革措施,在泉州形成了覆盖4个市场范围的试点集群,进一步释放改革红利,拓渠引流做强外贸新业态。
截至今年4月份,泉州海关近5年来累计监管试点出口食品超16亿元,成为泉州出口食品贸易的重要补充和新动能,形成独具福建地方特色的出口贸易新业态。(黄忠族 郭晋翔 辜馨豪)